首页 >  时评 >  详情

世界今热点:少乐不若与众乐,以艺术之名绑架大众审美不可取

2023-02-25 20:51:42来源:红网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杨思琪(西京学院)

2月25日,词条#乌梅子酱x口水歌#冲上了热搜第一。点进相关词条,起因是一位粉丝百万的媒体人大V对近期各大互联网平台热歌《乌梅子酱》的公开“开炮”。他批评《乌梅子酱》是一首口水歌,涉嫌抄袭周杰伦的《浪漫手机》,甚至认为流行音乐衰落,其中专业歌手门槛的降低是主要原因。

《乌梅子酱》涉嫌抄袭一说,按相关法律规定:“每首歌曲里有八小节相同即可视为抄袭。八小节是指连续的音节而不是整首歌加起来的总的相似音节。或者每小节里有四分之三的音节相似就是抄袭。”

《乌梅子酱》是否真正抄袭,法律自有评判,这首歌如果真的确定抄袭了他人作品,我想媒体人肯定不会仍继续使用“涉嫌”一词而保持中立态度了。至于到底是向前辈作品的致敬学习,还是灵感共鸣的巧合,社会都尚且崇尚包容与并济,更何况是走在前沿的音乐界呢?更何况大多数乐评人也都表示这只是一个常见旋律,没有因为有歌手使用了,别的歌手就不能继续使用了的道理,每年这么多新歌的创作与诞生,也不可能完全没有“撞车”的时候。

如今互联网的普及和崛起,每个人都可以公开发表自己的观点,而广受大众喜爱却饱受争议的热歌正是一个自带流量的热点话题。此前,乐评人丁太升就曾公开表示《乌梅子酱》是一首“一股浓郁的中国乡土风掺杂着当下短视频平台的火爆元素”的歌,甚至这样评价它:“用‘俗不可耐’这个词来形容这首歌,‘俗不可耐’这个词都变得俗不可耐起来了。”

果不其然,所谓的媒体人公开抨击《乌梅子酱》是靠短视频平台火起来的口水歌、十分俗不可耐后,网上一片哗然。何谓文化的“俗”?是通俗,是世俗吗?不,这二者恰恰是大众的喜爱文化之由。文化的生命力来自俗世人间,我们不能割断观众的原始情感,也不能拒绝看见文化市场的多元性、受众的主观能动性,大众的审美、音乐的受众从来不会也不能被定义。不低俗,不下流,大众喜爱、愿意欣赏的音乐,为什么又要强加约束?

“阳春白雪,下里巴人”,音乐自古以来都是雅俗共赏的,不必妖魔化“口水歌”,也不必对短视频平台避之若浼。我们可以理解音乐人站在顶层设计的高度谈音乐追求、对头部歌手疑似所谓下沉市场的“恨铁不成钢”,但某些音乐人一竿子打死,“创作者不应该向下兼容,而应该向上突破”的说法,观众是不能接受也是不可能买单的。向上突破的音乐有它的受众人群,向下兼容的音乐也有欣赏它魅力的群众,而正是兼容,大家才能众乐乐。音乐人批评专业歌手门槛降低,但如今草根歌手的热度逐渐高涨才是真正反映了大众审美的趋向——艺术,追求真善美,站得太高了,群众就感受不到了。

独乐不若与人乐,少乐不若与众乐。我们不能因为一首歌、一部电影、一种文化不加修饰且使用了大众的传播平台,获得多数人的广泛认同和喜爱,并且长时间频繁曝光后,就批判它“俗”“没有门槛”“没有艺术美”。何谓艺术,艺术首先是一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只要不涉及低俗内容和触碰道德底线,社会大众能轻松了解,群众可以一起欣赏,那它就不失为一种成功的艺术。艺术并非小众的独欢,而是大众的共频。

什么是流行文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才是文化趋向。什么是好的艺术?群众喜欢的艺术才有生命力。如一代艺术大家傅抱石先生所言,真正的艺术,是人人都能了解的艺术。因此,艺术家不必标新立异,一味追求高门槛、过度自我标签“高雅”,只会越来越脱离大众。接地气、迎合大众、积极向上,与平凡人物和大众生活挂钩,这才是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关键词: 俗不可耐 不若与众 向上突破 向下兼容

[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