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评 >  详情

中国的马拉松就只能中国人跑?小了,格局小了

2023-05-23 10:36:40来源:红网


(相关资料图)

原标题:中国的马拉松就只能中国人跑?小了,格局小了

5月21日,伴随着一声发令枪响,新红旗HS5·2023长春马拉松火热开赛。经过激烈角逐,埃塞俄比亚选手包揽了男子组全马前三名,女子组全马前三名选手同样是非洲友人,她们来自埃塞俄比亚和肯尼亚。

本届长春马拉松申请中国田径协会A1级金牌赛事认证,具有较高的含金量,其奖金自然也很丰厚。不少网友对男女子前三名选手“清一色”全是外籍选手的情况表示质疑与不满。他们声称,“中国的马拉松不建议外籍选手参加,奖金给中国人难道不好”,认为中国的马拉松赛事被外籍选手当作了挣钱的“金矿”。

5月21日,全国各地不下10场马拉松赛事启幕,有双金标赛事太原马拉松、宁夏·银川国际马拉松赛以及长春马拉松等等。不光是这些赛事,大部分马拉松赛事的前三名总会有非洲友人的身影,就如同乒乓球赛的奖牌总是被我们中国选手包揽一样。

无论赛事的规模大小,赛事主办方出于扩大马拉松的参与度、影响力的考虑,都会邀请国内外高水平运动员参赛。而世界田联也要求国际标牌的马拉松赛事有一定数量的国际高水平选手。例如“世界六大满贯马拉松”(波士顿马拉松、柏林马拉松、芝加哥马拉松、伦敦马拉松、东京马拉松和纽约马拉松)的赛场上就有来自世界各地的选手的身影。

笔者认为,外籍选手来中国参加比赛,总体来说是好事。国家队选手杨绍辉就曾经坦言,有非洲选手来有助于提高我们国内精英水平。在比赛中,相近水平的人越多,互相破风,互相刺激,越有助于跑出最好成绩。

非洲选手由于具有腿长、重心高,步幅大、爆发力强等先天优势,加上高海拔、高气温的生活环境,在同样的训练强度下,他们的发挥和表现的确更为出色。但不能忽视的是,他们取得高额奖金的背后,也有着高强度的刻苦训练。一组追踪研究的数据显示,他们在训练中有36%的训练量(每周30公里左右)强度在最大摄氧量的80%以上,而白人运动员达到如此高强度的训练只占总量的14%。

从长远宏观的角度来看,打开大门欢迎优秀国际精英选手,意味着有成绩更好的人与国内选手进行竞争。这能够形成一种“鲶鱼效应”,即通过一种刺激和手段,让人从中获得更多动力然后不断变好,倒逼中国选手不断提升水平。如果只是“关起门来称大王”,沉溺于中国选手获得高额奖金的眼前喜悦,但却在国际赛场上失利,恐怕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得不偿失。

中国的马拉松起步较晚,发展历程曲折,一直到2015年后,中国马拉松相关赛事才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而马拉松赛事是展现城市自然环境、人文风貌和民风民俗的窗口,也是提升城市影响力的机会。因此,我们对于外籍选手的参与不妨秉持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心态,用东道主的姿态欢迎他们的到来。这不仅有利于提高我国运动员的竞赛水平,更展现了大国形象的风采与担当。(王悦宁)

关键词:

[ 相关文章 ]